老實說我以前對豆腐真的沒太大興趣,總覺得它白白軟軟的,味道淡得跟什麼似的(笑)。直到有次在朋友家吃到她外婆做的麻婆豆腐,天啊!那個香氣鑽進鼻子裡的瞬間我眼睛都亮了,豆腐吸飽醬汁在嘴裡化開的感覺⋯⋯從此我就掉進豆腐料理的大坑啦!這幾年我幾乎把豆腐當成實驗品,今天就把我的私房筆記整理給大家
目錄
麻婆豆腐:熱辣過癮的經典款
這道菜我做失敗整整三次!不是太水就是豆腐碎光光,後來才抓到訣竅。重點是用板豆腐,而且要先用鹽水泡過
食材清單:
▢ 板豆腐 1塊(約400g)
▢ 豬絞肉 150g
▢ 蒜末 1大匙
▢ 薑末 1茶匙
▢ 蔥花 2大匙
▢ 辣豆瓣醬 1.5大匙
▌調味料:醬油2茶匙、糖1茶匙、花椒粉1/2茶匙、太白粉水適量
做法其實很簡單:
豆腐切丁泡鹽水(1小匙鹽+300ml水)10分鐘,這個步驟能讓豆腐不易碎,超重要!
鍋裡放2大匙油,先炒香絞肉到變色,接著下蒜薑末爆香
辣豆瓣醬這時候加進去,小火炒出紅油(火太大會苦)
加半碗水煮滾,放醬油和糖調味
輕輕滑入豆腐丁,用晃鍋的方式混合,千萬別拿鍋鏟亂鏟!
煮2分鐘後勾薄芡,撒上花椒粉和蔥花就完成
我的血淚筆記: 有次貪快沒泡鹽水,豆腐下鍋就變豆腐渣(哭)。後來發現用木鏟從鍋邊輕推比用鐵鏟安全多了。花椒粉要最後撒香氣才足,早放會苦喔
涼拌皮蛋豆腐:夏日救星懶人版
熱到沒胃口的日子,這道五分鐘搞定!不過我發現選對豆腐差很多,用傳統木棉豆腐最好,那種盒裝嫩豆腐水垮垮的反而不對味
食材根本不用秤:
▢ 木棉豆腐 1塊
▢ 皮蛋 2顆
▢ 肉鬆 2大匙
▢ 醬油膏 1.5大匙
▢ 蒜末 1茶匙
▢ 香油 少許
做法比煮泡麵還快:
豆腐整塊放盤中(不用切!)
皮蛋用線切成四瓣鋪上去 - 用線切皮蛋不沾刀,這招是市場阿姨教的
豪邁地撒上肉鬆,淋醬油膏和香油
最後放蒜末,吃的時候再搗碎拌開
偷吃步升級法: 加一小匙是拉差辣椒醬會上癮!上週我試著把肉鬆換成柴魚片,結果全家都說更清爽。這道豆腐料理最棒的是不用開火,廚房都不會熱
素食者必學:照燒豆腐排三明治
我吃素的朋友來家裡玩,臨時翻冰箱做出這個,她吃完直接要食譜!用板豆腐壓乾再煎,口感真的會像肉排
食材準備:
▢ 板豆腐 1塊(選厚實的)
▢ 麵包粉 3大匙
▢ 玉米粉 2大匙
▌照燒醬:醬油2大匙、味醂1大匙、糖1茶匙、水50ml
▢ 生菜、番茄、吐司 隨意
關鍵在壓豆腐:
豆腐用廚房紙巾包好,放盤子壓重物(我用罐頭)至少30分鐘,中間要換紙
壓乾的豆腐切厚片,先沾玉米粉→蛋液→麵包粉
平底鍋放多點油,中火煎到兩面金黃脆皮
照燒醬材料全部煮到濃稠,淋在豆腐排上
夾進烤過的吐司裡,加生菜番茄就超完美
慘痛經驗談: 第一次壓不夠乾,下鍋油爆得像放鞭炮(嚇死)。現在我都提前兩小時壓豆腐,徹底擠出水分才安全。照燒醬別太早淋,否則麵衣會軟掉
經典不敗:臺式蛤蜊豆腐羹
這道湯我每煮必被稱讚,其實秘密武器是⋯⋯用兩種豆腐!嫩豆腐滑口,蛋豆腐增香,成本低但效果驚人
食材清單:
▢ 嫩豆腐 半盒
▢ 蛋豆腐 1條
▢ 蛤蜊 300g
▢ 香菇 3朵(泡發切絲)
▢ 雞高湯 800ml
▢ 太白粉水 適量
▢ 芹菜末 少許
做法步驟:
蛤蜊吐沙洗淨,嫩豆腐/蛋豆腐都切小塊
雞高湯煮滾,放香菇絲轉小火煮5分鐘
放蛤蜊煮到開口立刻撈出(避免縮掉)
豆腐丁輕輕放進湯裡,中火維持微滾就好,大火會把豆腐滾碎
用太白粉水勾芡到喜歡的濃稠度
最後加回蛤蜊,撒芹菜末關火
私房心得: 有次高湯用完改用水+柴魚粉,意外更鮮!勾芡後才放蛤蜊肉是重點,不然會沉底。這鍋豆腐料理冷藏後會變更濃,加水煮滾又是好漢一條
豆腐百變身份大解析
搞懂豆腐種類簡直開啟新世界!以前我常買錯,煮麻婆豆腐用到嫩豆腐根本災難(變豆花湯哈哈)。整理這張表給新手參考:
豆腐型別 | 質地特色 | 適合料理 | 我的偷吃步 |
板豆腐 | 扎實耐煮,豆香濃 | 紅燒/煎炸/鑲餡 | 冷凍變凍豆腐更吸汁 |
嫩豆腐 | 含水量高,易碎 | 湯品/涼拌/蒸蛋 | 從盒中倒出前先戳洞排水 |
蛋豆腐 | 帶甜味,顏色黃 | 羹湯/壽喜燒 | 直接煎香灑胡椒就很好吃 |
五香豆乾 | 硬實有嚼勁 | 滷味/快炒/涼拌 | 先滾水煮過去豆腥 |
上個月買錯豆乾直接滷,結果苦味超重,鄰居還問是不是燒焦(超糗)。後來學會汆燙這招,再也沒失敗過
豆腐儲存驚人秘技
以前我常把豆腐放到酸掉,現在掌握這些方法,儲存期直接翻倍:
▶ 未開封盒裝豆腐:倒放冷藏→ 水分壓住切口不易壞
▶ 傳統板豆腐:泡煮沸過的鹽水(鹽:水=1:100)
▶ 用剩的豆腐:冷凍變凍豆腐!煮火鍋吸湯超棒
有次忘記把開封豆腐換容器,兩天就發黏,現在我都用保鮮盒裝水密封,每兩天換水能放五天
實測三種豆腐煮法極限
純屬個人好奇做的實驗(主婦的午後消遣?),拿三種豆腐用同樣時間煮麻辣鍋,結果超意外!
挑戰專案 | 板豆腐 | 嫩豆腐 | 凍豆腐 |
---|---|---|---|
滾煮10分鐘 | 邊角微碎,整體完整 | 裂成三塊,形狀模糊 | 膨脹30%,孔洞明顯 |
吸湯汁程度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☆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★ |
冷卻後變化 | 質地更緊實 | 縮水塌陷 | 像海綿擠得出湯 |
凍豆腐吸油吸到像炸過,熱量暴增啊(抖)!現在煮鍋我都最後十分鐘才放它,不敢泡太久
豆腐料理常見痛點救援
這些問題我也撞牆無數次,整理解決方案給你們:
▶ 豆腐煎了黏鍋破皮 → 鍋要夠熱再放油,豆腐表面拍乾水分是關鍵
▶ 紅燒豆腐不入味 → 在豆腐表面劃淺刀紋,醬汁才能鑽進去
▶ 涼拌豆腐出水毀造型 → 先鋪廚房紙巾在盤底吸水,醬料吃之前再淋
上週我妹看著碎掉的煎豆腐問:「這是在做豆腐腦嗎?」氣得我把失敗品做成偽炒蛋(切碎加蛋液炒),意外好吃欸!
這些地雷千萬別踩
✘ 用嫩豆腐做麻婆豆腐 → 變碎屍現場
✘ 凍豆腐直接下熱湯 → 噴濺燙傷風險高
✘ 把酸掉的豆腐加醋涼拌 → 食物中毒別鐵齒!
上次貪小便宜買即期品,結果煮到一半飄酸味,整鍋報銷還被老公笑(怒)。現在都挑當天製作的板豆腐,貴十元但值得啦
Q&A 豆腐疑難雜症診療室
Q:買回家的豆腐總是兩三天就酸掉?
我最常用這招:開封後換容器,加冷開水蓋過豆腐,每天換水(像養魚哈哈)。實驗證明放冷藏五天還很新鮮!塑膠盒裝的記得戳幾個小孔透氣
Q:素食者想補充蛋白質,哪種豆腐料理最適合?
香煎豆腐排或豆皮捲最實在!一塊板豆腐蛋白質≈半顆蛋,我吃素那半年靠各種豆腐料理維持肌肉量。重點要用油煎到表面酥脆,口感接近肉排才不會膩
Q:嫩豆腐和板豆腐營養差在哪?為什麼價格差這麼多?
驚人事實:嫩豆腐熱量低30%但鈣質也少!板豆腐製作時新增食用石膏(硫酸鈣),每百克鈣含量≈半杯牛奶。價格差異在工法,板豆腐要重壓排水,產量較少。要我說~補充鈣選板豆腐,減脂選嫩豆腐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