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式甜點:經典食譜教學、臺灣排行榜與問答指南

港式甜點

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在臺北街頭嚐到那碗濃滑的港式芝麻糊嗎?那股溫暖馥郁的香氣,簡直像魔法一樣鑽進心底最深處!從那一刻起,我就徹底迷上了這些充滿魅力的港式甜點。這些年,為了重現記憶中的好味道,我這雙手可沒少折騰,廚房裡的失敗作品大概可以堆成小山了(苦笑)。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,分享我一路摸索出來的實戰心得,手把手教你做出最對味的經典與創意港式甜點

楊枝甘露:夏日消暑的港式經典

說到最能代表港式甜點的清爽滋味,楊枝甘露絕對當之無愧!它就像是夏天裡的救贖。第一次在高階港式甜品店吃到時,那芒果的奔放香甜、柚粒的微酸爆破感,加上西米滑溜的奇妙口感,混著濃鬱的椰香,整個人在大熱天裡瞬間活過來!但後來自己試做,才發現要做得像店裡那樣層次分明又不甜膩,真是一門學問。

食材清單:

材料 份量 關鍵提示 替代方案
成熟芒果 3顆 (約600克果肉) 強烈建議愛文芒果,香氣甜度最足!🥭 金煌芒果也可
西米 60克 一定要買小西米,煮透才Q彈!
柚子肉 1/2顆 (白柚或葡萄柚) 切小粒,記得把薄膜剝乾淨,不然會苦!🍊 進口西柚罐頭 (省時但風味略減)
椰漿 200毫升 濃鬱關鍵!別用稀的椰奶代替
鮮奶 100毫升 全脂鮮奶風味更醇厚 植物奶也可
砂糖 35-50克 先少放!邊試邊加,依芒果甜度調整🍬 冰糖、蜂蜜
煉乳 (可選) 1-2湯匙 增加奶香&甜潤感 (怕甜可省略)
冰塊 適量 必須夠冰才好喝!🧊

實戰做法:

  • 煮西米: 鍋裡放大量水煮沸,像下小雨一樣撒入西米,大火煮10分鐘(期間要攪拌避免黏鍋),關火蓋緊鍋蓋悶至少25分鐘至完全透明無白芯。撈出過冰水,瀝乾備用。這個步驟最磨人,但悶透是Q彈的關鍵,急不得!
  • 芒果處理: 兩顆芒果切下漂亮果肉丁備用(裝飾用)。剩下芒果肉(含邊角料)切塊,丟進果汁機。
  • 打芒果泥: 把芒果塊、椰漿、鮮奶、砂糖(先放最少份量)、煉乳(如果用)一起倒進果汁機,打到像絲綢一樣滑順。務必試味!甜度不夠再加糖調整。整碗的靈魂就在這裡!
  • 組合大作戰: 在大碗裡鋪點冰塊,倒入冰鎮好的芒果泥。接著撒上用冰水洗過瀝乾的西米(冰水洗過更粒粒分明)。最後豪邁地鋪上芒果丁和柚子肉粒。我的秘訣是柚子肉最後撒在最上層,吃的時候才拌開,這樣每一口都能吃到那清爽的爆汁感!
  • 開動! 用湯匙狠狠舀到底,把所有層次的幸福一次送入口中!

港式極品流心蛋撻:酥香與蛋奶的完美交響

誰能抗拒剛出爐,熱騰騰還會晃動的港式蛋撻?那酥到掉渣的曲奇皮,包裹著香濃滑嫩的蛋奶餡,咬下去那一刻,真的會發出滿足的嘆息!為了復刻這份感動,光是蛋撻皮我就試過牛油皮、酥皮、曲奇皮三種,最後發現還是曲奇皮最對我的胃口,夠酥、夠香,而且相對好操作(對新手友善太多了!)。

食材準備:

  • 曲奇撻皮:
    • 無鹽牛油 120克 (室溫放軟,手指能輕鬆戳進去那種軟度)
    • 糖粉 50克 (過篩!用糖粉口感更細緻)
    • 蛋黃 1顆 (讓餅皮更酥鬆的魔法)
    • 低筋麵粉 200克 (過篩兩次,粉更細膩)
    • 奶粉 20克 (秘密武器!增加奶香)
    • 鹽 一小撮 (提味,別省略)
  • 流心蛋奶餡:
    • 全蛋 2顆
    • 蛋黃 1顆 (增加濃鬱度和漂亮顏色)
    • 細砂糖 70克 (先溶解才不會沉底)
    • 熱水 50毫升 (溶糖用)
    • 淡奶 (Evaporated Milk) 120毫升 (港式風味精髓!別用鮮奶代替)
    • 鮮奶 100毫升 (全脂較佳)
    • 雲呢拿香油 (Vanilla Extract) 幾滴 (去蛋腥,增香)

手把手教學:

  • 搞定撻皮麵糰:
    • 軟牛油 + 糖粉:用打蛋器打到顏色變淺、像羽毛般蓬鬆。
    • 加蛋黃:分兩次加入,每次都打到完全融合。
    • 加粉類:將低粉、奶粉、鹽一起篩入,用刮刀切拌壓疊的方式混成團,千萬別揉搓!拌到沒乾粉就停手。麵糰可能會有點黏手是正常的。包好保鮮膜丟冰箱冷藏至少1小時(讓麵糰休息,更好操作)。
  • 製作蛋奶液:
    • 糖 + 熱水:攪到糖完全看不見。
    • 加奶類:倒入淡奶、鮮奶,拌勻。稍微放涼一下(溫溫的就好,不能燙!)。
    • 加蛋汁:全蛋+蛋黃打散,慢慢沖入溫奶液中,邊沖邊快速攪拌(避免變蛋花湯!)。最後加幾滴雲呢拿香油。過篩至少2次!把雜質和小氣泡濾掉,成品才光滑。
  • 組合與烘烤:
    • 預熱烤箱:200度C (392度F),烤盤放中層。
    • 分麵糰:取出冰硬麵糰,分成約12等份(每個約30克)。
    • 壓模:取一小球麵糰,在蛋撻模裡(我用直徑約7cm的),從底部和側邊慢慢往上推壓,厚度要均勻(約3mm),邊緣稍微高出模具一點(烤完會縮)。用叉子在底部戳些小洞(防鼓包)。
    • 倒餡:把過篩好的蛋奶液倒入撻殼裡,9分滿就好(烤的時候會膨脹)。
    • 入爐烘烤:200度C烤10分鐘定型,之後將溫度降到180度C (356度F),再烤15-18分鐘重點來了! 當你看到撻皮邊緣呈現漂亮的金黃色,中間的餡心像布丁一樣會晃動(輕搖烤盤觀察),就是流心的完美狀態!馬上出爐!
    • 脫模:稍微放涼2-3分鐘(讓撻殼定型),就可以小心脫模放到網架上。

剛出爐的蛋撻閃著金黃光芒,一口咬下,酥皮簌簌地掉落,蛋奶餡香滑濃鬱,溫熱地在口中化開... 老實說,比很多香港茶餐廳的還好吃!不過要小心燙嘴,這可是熱騰騰的幸福陷阱!

陳皮紅豆沙:暖心暖胃的古早味

天氣轉涼時,我最渴望的就是一碗溫潤綿密的陳皮紅豆沙。那股陳皮特有的甘醇香氣,配上紅豆的溫柔質地,是記憶裡外婆的味道。傳統做法真的耗時費工,紅豆要浸泡、慢火熬煮到開花起沙... 但我發現用壓力鍋,絕對是現代忙碌生活的好幫手!效果一樣棒,時間省超多,味道照樣能打到滿分!

食材精選:

  • 紅豆:150克 (選飽滿大顆的,熬出來才綿密)
  • 陳皮:1-2片 (品質是關鍵!選年份足、香氣濃的廣東新會陳皮,洗淨颳去內囊白色部分,切絲或掰小塊) - 這是整碗甜湯的靈魂!
  • :約1000毫升(淹過豆子至少2指節以上)
  • 冰糖:80-100克(邊煮邊調,甜度自己掌握)
  • 蓮子 (可選):50克 (新鮮或乾蓮子先煮熟備用,增加口感)
  • 臭草 (可選):一小撮 (正宗風味,但臺灣較難買)

壓力鍋快煮法:

  • 清洗與浸泡: 紅豆洗淨。陳皮用清水快速沖洗軟化後,用小刀輕輕刮掉內部白色瓤囊(刮乾淨才不會苦),切成細絲或用剪刀剪成小塊。
  • 入鍋: 洗好的紅豆、處理好的陳皮絲/塊,一起放進壓力鍋內鍋。加入足量的水(約1000ml)。
  • 壓力烹煮: 蓋緊鍋蓋,選擇「豆類」、「雜糧」或「高壓」模式,設定時間25-30分鐘(視壓力鍋效能和紅豆品種微調)。煮好後,自然洩壓約15分鐘(讓紅豆在餘溫中更軟爛)。
  • 開蓋調味: 小心開蓋,這時紅豆應該已經開花起沙了。加入冰糖(先下一半的量),開蓋用「煮粥」或「煲湯」模式(不加壓),邊攪拌邊煮10-15分鐘,讓糖融化,同時湯汁也會濃縮變稠。邊試邊調整甜度至滿意。
  • 加入蓮子: 如果加蓮子,在這階段放入煮好的蓮子,攪拌均勻煮個5分鐘即可。
  • 享用: 熱呼呼地盛碗上桌!陳皮的香氣撲鼻,紅豆沙綿密細緻,甜而不膩,一碗下肚,從胃暖到心坎裡。這絕對是深具代表性的港式甜點,秋冬療癒首選!

黑芝麻糊:香濃滑順的養生首選

每次聞到現磨芝麻的香氣,腳步就不自覺被吸引過去。一碗真正夠濃、夠滑、夠香的黑芝麻糊,絕對是頂級享受。以前總迷信外面賣的,直到有一天自己嘗試做,才發現原來秘訣這麼簡單!關鍵就是用生芝麻自己炒香自己磨(相信我,味道跟直接用芝麻粉差超多!),再掌握好米漿的比例,在家就能輕鬆做出完勝店家的極品黑芝麻糊!

必備材料:

  • 生黑芝麻 150克 (絕對不能用熟芝麻或現成芝麻粉!)
  • 圓糯米 60克 (口感滑順的關鍵!用蓬萊米也可以但稠度不同)
  • 清水 約800-1000毫升 (視喜歡的濃稠度調整)
  • 冰糖 70-90克 (甜度自行拿捏)
  • (可選) 核桃或腰果 20克 (增加堅果香氣和營養)

零失敗步驟:

  • 炒香芝麻: 生芝麻先用篩網過水快速沖洗瀝乾(別泡水!)。用中小火在不沾鍋裡慢慢翻炒,聽到密集的"啵啵"聲,聞到濃鬱香氣就差不多了(千萬別炒焦,會苦!)。倒出攤開放涼。這步驟雖小但超級重要,香氣來源!
  • 浸泡糯米: 圓糯米洗淨,用冷水浸泡至少2小時(或隔夜更好),泡到米粒一捏就碎。瀝乾水份備用。讓米吸飽水,成品才會滑。
  • 攪打芝麻糊: 把炒香放涼的黑芝麻、泡好瀝乾的糯米、還有冰糖、堅果(如果用),統統放進強力果汁機或食物調理機裡。先加入約500毫升的清水(冷水即可)。蓋緊!高速攪打至少2-3分鐘,打到質地超級細滑、沒有顆粒感為止(這步驟影響口感)。
  • 過篩: 將打好的芝麻生漿倒入篩網(細網篩最理想),用湯匙或刮刀用力按壓過濾(濾掉打不碎的渣渣,口感升級關鍵!)。殘渣可以再加點水打一次,別浪費。
  • 煮滾濃稠: 將過濾好的芝麻漿倒入鍋中(建議用厚底鍋不易焦)。開中小火,邊加熱邊不停攪拌(鍋鏟別停!超級重要!)。隨著溫度上升,芝麻糊會越來越濃稠。如果覺得太稠,可以適量加入剩下的熱水調整。煮到細緻滑順、冒小泡的狀態(約5-8分鐘)。
  • 享用極品: 趁熱倒入碗中。那深邃的黑色澤,濃到化不開的芝麻香氣,每一口都綿密滑順,暖意直達心底。這碗自製的黑芝麻糊,香濃程度絕對讓外面賣的汗顏!是養生又滿足的港式甜點代表作。

臺灣人最愛港式甜點排行榜 (我的街訪心得!)

身為重度港甜愛好者,我實在太好奇大家都愛吃什麼了!所以決定做個超不科學但很有趣的小調查,跑去問了身邊愛吃的朋友和在幾個臉書美食社團發問(大概收集了100多份回應吧)。沒想到大家的喜好還挺集中的!看看結果:

排名 甜點名稱 高人氣原因分析 經典指數 新手友善度
1 楊枝甘露 清涼消暑首選! 水果豐富,口感層次多(甜、酸、Q彈),視覺繽紛 ★★★★★ ★★★★☆
2 港式蛋撻 現烤熱食魅力無法擋! 酥脆蛋香,價格親民,普及度高 ★★★★★ ★★★☆☆ (皮需要練習)
3 芝麻糊 香濃養生代表! 冬天暖胃首選,長輩接受度高 ★★★★★ ★★★★☆
4 紅豆沙系列 暖心經典 (陳皮紅豆沙、蓮子紅豆沙...) ,甜潤綿密,變化多 ★★★★☆ ★★★★☆
5 芒果班戟 / 糯米餈 水果愛好者必點! 薄皮包大塊鮮果,視覺味覺雙重享受 ★★★☆☆ ★☆☆☆☆ (皮不易做)
6 腐竹白果薏米糖水 懷舊養生派,口感獨特 (滑溜腐竹+軟糯白果) ★★★☆☆ ★★★☆☆
7 椰汁西米露 簡單清爽基礎款,可變化搭配 (芒果🥭、芋頭、雜果...) ★★★☆☆ ★★★★★

(註:★越多表示越高,滿分5顆★)

這個排行榜一看就懂了吧?楊枝甘露果然是臺灣人的心頭好,夏天沒它怎麼過!不過有趣的是,一些比較傳統、需要慢燉的港式甜點像腐竹糖水,雖然經典,但似乎比較少年輕人去碰,可能是覺得麻煩?這塊其實很有潛力呢!

Q&A:關於港式甜點的疑難雜症

Q1:港式糖水煮太多一次吃不完,該怎麼儲存最好?
A:確實! 像紅豆沙、芝麻糊這種,放涼後裝進乾淨密封盒冷藏,大概能放個3天。想放更久?那就分裝丟冷凍庫(可以凍1-2個月),要吃的時候拿出來解凍再加熱。記得不要在熱的時候就蓋緊蓋子悶著,水蒸氣滴回去會讓糖水變稀,口感就跑掉了!加熱時如果覺得太稠,可以加點開水或牛奶調整一下。

Q2:可以用代糖(如赤藻糖醇)做這些港式甜點嗎?取代砂糖效果如何?
A:這個問題問得好,很多朋友在控糖都想問!實驗結果... 勉強可以,但真心不推薦! 試過幾次,最大的問題是「風味」跑掉了。砂糖除了甜,還有種圓潤感和幫助質地的作用(像焦糖化反應那種香氣)。赤藻糖醇這類代糖,甜感比較單一直接,而且冷掉後容易有種奇怪的涼感(尤其像楊枝甘露冰的)。煮過之後有時還會微微反砂(結晶),口感就不夠滑順了。我的建議: 如果真要減糖,不如直接減少食譜裡砂糖的用量(例如減20-30%),味道其實還是很OK的,比用代糖自然多了!追求正宗風味的港式甜點,砂糖還是無可替代的靈魂呀。

Q3:我是廚房新手,想挑戰港式甜點,推薦從哪一道開始最容易成功?
A:哈哈,完全懂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!依我這幾年炸廚房的經驗(誤),真心推薦從椰汁西米露簡易版楊枝甘露開始練手!為什麼? 西米露步驟真的很單純:煮西米(記得悶透)、倒椰奶/調甜度、加喜歡的水果丁(芒果、西瓜、荔枝...隨你搭),搞定!幾乎零失敗點。簡易版楊枝甘露也類似,買現成的芒果泥或椰漿來用(省去打芒果泥這步),重點在組合。這兩道成功率高,做出來又漂亮好看😍,朋友來家裡端上桌絕對有面子!等這兩道玩熟了,手順了,再挑戰像蛋撻皮這種需要一點技巧的,信心會大增!港式甜點的世界,一步步來,真的很有趣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