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推開那扇厚重的木門,熟悉的烘焙咖啡豆香氣就溫柔地裹了上來,臺北街頭溼冷的空氣瞬間被隔絕在外。你知道嗎?這種瞬間被寧靜包圍的感覺,是我這些年走遍臺灣大街小巷,尋找那些藏在轉角、隱於巷弄的臺灣日式咖啡廳時,最念念不忘的片刻。它們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時空膠囊,把京都的侘寂、東京職人的專注,甚至昭和時代的浪漫,都原汁原味地搬到了臺灣。每次推門進去,總感覺自己不是去喝杯咖啡,而是進行一場短暫的心靈小旅行。
目錄
為什麼臺灣的日式咖啡廳如此獨特?它們的魅力究竟在哪裡?
光是在臺北,這些店的數量就多到讓人眼花繚亂(而且還在不斷增加!),每家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。老實說,剛開始我也分不清那些“珈琲”、“吃茶”到底有什麼不同門道,直到後來泡得多了,才稍微摸出點意思。
空間美學:不只是一杯咖啡的時間
真正的臺灣日式咖啡廳,踏進去的第一眼就明白——氛圍對了!那種沉靜的、帶著時光打磨痕跡的美感,絕對不是靠幾件二手傢俱堆砌出來的網紅店能比的。深色木質吧檯被擦拭得溫潤髮亮,燈光永遠是暖黃調子,巧妙地躲開刺眼的地方(這點真的很重要,誰都不想被頭頂的射燈照得睜不開眼吧)。座位安排也很講究,通常不會太擁擠,給客人留出足夠的“呼吸空間”。
- 深焙靈魂: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咖啡老饕,衝著臺灣日式咖啡廳的深焙咖啡(深煎り)來就對啦!那杯端上來的熱咖啡,色澤深邃得如同黑蜜,香氣紮實又複雜,一口下去,飽滿的苦味過後是悠長的甘甜回韻(回甘),幾乎沒什麼惱人的酸味干擾。當然,現在很多店也開始提供中淺焙選擇啦,比如去年在臺中巷子裡發現的那家,手衝選單就非常精彩!想深度探索咖啡烘焙藝術?瞭解更多深焙咖啡知識。
- 職人精神: 這些店的咖啡師(很多就是老闆本人),那真是把衝咖啡當作修行。看他專注地控制水溫、水流,細緻地悶蒸咖啡粉,整個過程安靜又充滿儀式感。我曾在一家店特意坐在吧檯位,近距離觀察老師傅衝咖啡,那份一絲不苟的投入,讓人連呼吸都不自覺地放輕了。難怪有人說,在臺灣日式咖啡廳點一杯手衝,看的不僅是技術,更是一份態度。
不只是咖啡:舌尖上的日式風情
要說臺灣日式咖啡廳最讓我欲罷不能的,除了咖啡,絕對就是那些搭配的甜點輕食了!它們早已超越“配角”的地位。(肚子咕咕叫了嗎?)
- 吐司定番: 誰能抗拒一份烤得恰到好處的熱呼呼吐司?無論是經典的奶油+紅豆泥(あんバター),還是奢侈的蜂蜜厚片,都是簡單又雋永的美好。尤其是那紅豆泥,甜而不膩,豆香十足,一看就是自家精心熬煮的,和外頭罐頭貨天差地別。
- 甜點誘惑: 布丁(プリン)幾乎是標配!講究的店家會做雞蛋香濃郁、口感綿密滑順的燒布丁(焼きプリン),裝在樸素的玻璃杯裡,焦糖汁微微的苦味完美平衡甜度。另外,巴斯克乳酪蛋糕這幾年也超火,細膩濃郁的口感配上深焙咖啡,絕了!季節限定的水果三明治(フルーツサンド)也是顏值和美味擔當,新鮮水果夾在柔軟鮮奶油裡,視覺滿分。至於那些融合了日式元素的甜點,比如抹茶提拉米蘇、黑糖黃豆粉鬆餅,更是創意滿滿。
- 吃茶店輕食: 有些走正統昭和吃茶店路線的臺灣日式咖啡廳,選單上還能找到蛋包飯(オムライス)、咖哩飯(カレーライス)甚至那不勒斯意麵(ナポリタン)這些經典日式洋食。分量通常不會太大,味道是溫和的日式家庭風,當作早午餐或下午簡餐都很舒服。我個人特別喜歡在微涼的下午點一份熱乎乎的咖哩飯配冰咖啡,有種奇妙的滿足感。
穿越時空的風味:臺灣日式咖啡廳的靈魂魅力
核心特色 | 關鍵元素 | 帶給客人的獨特體驗 |
---|---|---|
空間與氛圍 | 深色木質、暖黃燈光、古董物件、寧靜音樂、適度座位間距 | 時光凝結的沉靜感;逃離喧囂的喘息空間;專注於當下的咖啡時光 |
咖啡哲學 | 深焙豆主打(深煎り)、紮實苦甜風味(苦味と甘み)、職人手沖儀式感 | 醇厚飽滿的咖啡體驗;欣賞沖煮藝術;感受純粹的咖啡本質 |
餐點精髓 | 經典吐司(奶油紅豆/蜂蜜)、手作布丁(燒きプリン)、季節水果三明治、日式洋食 | 簡單純粹的美味;職人手作的溫度;視覺與味覺雙重享受;懷舊與創新的交融 |
精神核心 | 細節講究、不急不徐(一期一會)、安靜沉穩、傳承與創新融合 | 被細緻照顧的感受;品味慢活的況味;融合臺日的獨特溫度感 |
那些讓我一訪再訪的私房名單:十家必訪臺灣日式咖啡廳
(1) 某某珈琲店
- 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
- 營業時間: 週三至週一 13:00 - 21:00 (週二公休,別撲空!)
- 價格區間: 單品手沖 NT$180 - NT$350 / 布丁 NT$120 / 經典吐司 NT$90
- 必點選單: 深焙綜合熱咖啡 (香氣沉穩,苦甜平衡得極好)、手作燒布丁 (蛋香濃鬱,焦糖帶點微苦超加分)、奶油紅豆熱壓吐司 (外酥內軟,紅豆綿密不死甜)
- 個人評價: 這是我心中臺北日式吃茶店的標竿!空間不大卻充滿歲月靜好的氛圍,老闆話不多但非常專業。深焙咖啡是鎮店之寶,那股醇厚的香氣和回甘力道,喝過就難忘。布丁更是必點,口感實在,甜度剋制,完美配咖啡。唯一缺點是座位少,假日經常要排隊 (要有心理準備)。
(2) 老窗珈琲
- 地址: 臺北市中正區
- 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2:00 - 20:00 (不定休,建議出發前看店家FB公告)
- 價格區間: 咖啡 NT$140 - NT$280 / 甜點 NT$130 - NT$180
- 必點選單: 季節水果奶油三明治 (水果新鮮澎湃,鮮奶油輕盈)、巴斯克乳酪蛋糕 (口感綿密濕潤,焦香點睛)、冰滴咖啡 (發酵香氣獨特,夏日首選)
- 個人評價: 隱身老市場樓上的秘境!店內滿是復古物件,陽光透過老窗灑進來超美。水果三明治是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,用料大方實在。巴斯克水準極高,濃鬱不膩。咖啡選擇多樣,水準穩定。但老屋難免有些許陳舊感(或者說歷史感?),對環境極度挑剔者可能不適合。
(3) 昭和浪漫冰室
- 地址: 臺南市中西區 (神農街附近)
- 營業時間: 週一、週三至週日 11:00 - 18:00 (週二公休)
- 價格區間: 冰品/飲品 NT$90 - NT$180 / 咖哩飯 NT$220
- 必點選單: 招牌布丁冰 (布丁+挫冰+煉乳+黑糖,復古甜蜜爆擊!)、日式咖哩飯 (溫和香料風,附太陽蛋)、彈珠汽水 (純粹的童年回憶)
- 個人評價: 臺南超夯的復古冰店!濃濃昭和懷舊風,從裝潢到音樂都讓你秒穿越。布丁冰是招牌,拍照好看又消暑(但真的偏甜,不嗜甜者請斟酌)。咖哩飯意外地好吃,家常風味。很適合下午來躲太陽吃冰,感受老臺南的慢步調。缺點是永遠大排長龍 (建議開門前去等),且內用位置稍擠。
(4) 嘎哩咖啡
- 地址: 高雄市鼓山區 (美術館周邊巷弄)
- 營業時間: 週三至週一 10:00 - 18:00 (週二公休)
- 價格區間: 咖哩飯 NT$260 - NT$300 / 咖啡 NT$130 - NT$200 / 甜點 NT$120 - NT$150
- 必點選單: 招牌香料咖哩飯 (可選肉類,香料層次豐富)、布丁 (口感紮實焦糖濃厚)、冰滴咖啡
- 個人評價: 高雄極具代表性的日式咖哩咖啡店!咖哩是靈魂,香料味足卻溫潤順口,米飯煮得好是關鍵加分。空間舒適,帶點文青感。咖啡也有一定水準。想吃飽又想喝好咖啡的好選擇。價位在咖哩飯中屬中上,但品質對得起價格。
(5) 小廢墟咖啡
- 地址: 臺中市西區(勤美綠園道周邊巷內)
- 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3:00 - 00:00 (深夜咖啡好去處!)
- 價格區間: 咖啡 NT$120 - NT$220 / 甜點 NT$130 - NT$180
- 必點選單: 手沖單品 (豆單常更新,老闆選豆眼光不錯)、提拉米蘇 (酒香濕潤,手指餅乾恰到好處)、巴斯克乳酪蛋糕
- 個人評價: 獨樹一格的深夜咖啡館!老屋改造,頹廢工業風混搭老物件,氛圍獨特慵懶。咖啡品質穩定,單品選擇多樣。提拉米蘇是招牌,味道濃鬱。營業到凌晨,非常適合夜貓族或想找地方安靜聊天的夜晚。音樂有時比較大聲(或另類?),尋求絕對安靜者要注意。
(6) 木白甜點咖啡店
- 地址: 臺北市中山區(行天宮站附近)
- 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2:00 - 20:00 (甜點可能提早售完)
- 價格區間: 甜點 NT$150 - NT$200 / 飲品 NT$130 - NT$180
- 必點選單: 各式季節水果蛋糕 (草莓、哈密瓜、葡萄等,視覺味覺都滿分)、小山園抹茶卷 (抹茶香濃微苦,奶油清爽)
- 個人評價: 甜點控的天堂!店內簡約溫暖,主打精緻日系風格甜點。水果蛋糕使用當季高品質水果,鮮奶油輕盈不膩,蛋糕體濕潤。抹茶卷也是高水準之作。咖啡相對是配角,但足以搭配甜點。甜點價格不低,但精緻度和口味值得。想吃特定口味建議早點去或關注店家 IG 預告。
(7) 秘氏咖啡
- 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 (國父紀念館站附近公寓)
- 營業時間: 採完全預約制,請務必透過FB或IG預約 (通常開放兩個時段)
- 價格區間: 低消一杯飲品約 NT$250 - NT$350
- 必點選單: 當日手沖單品 (老闆依據預約客人口味偏好準備)、季節甜點 (無固定選單,充滿驚喜)
- 個人評價: 最神秘也最獨特的體驗!隱身老公寓,每次只接待一組客人(像去朋友家作客)。空間復古精緻,充滿老闆個人收藏。沒有固定選單,老闆依據預約時瞭解的喜好,親自為你沖煮咖啡(聽他聊咖啡故事超有趣),並搭配當日甜點。適合追求獨特體驗、深度咖啡交流的人。價格高且需預約,但絕對是一次難忘的私人咖啡沙龍體驗。
(8) 涼州街無名咖啡
- 地址: 宜蘭縣宜蘭市 (宜蘭火車站東出口附近)
- 營業時間: 週四至週二 09:00 - 18:00 (週三公休)
- 價格區間: 咖啡 NT$80 - NT$150 / 甜點輕食 NT$50 - NT$100
- 必點選單: 綜合熱咖啡 (古早味深焙,順口便宜)、奶油吐司/蛋沙拉吐司 (簡單家常的好味道)、手作布丁
- 個人評價: 宜蘭在地人的平價愛店!毫無華麗裝潢,就是樸實的鄰家咖啡店。咖啡是傳統臺灣深焙路線,便宜大杯,帶點炭燒香(有些人可能不習慣)。吐司類簡單但吃得到用心,布丁便宜好吃。人情味濃厚,老闆娘很親切。追求精緻環境或精品咖啡者可能會失望,但想體驗在地日常咖啡文化,這裡很真實。
(9) 細水焙煎所
- 地址: 新竹市東區
- 營業時間: 週二至週日 13:00 - 21:00 (週一公休)
- 價格區間: 手沖單品 NT$180 - NT$350 / 義式咖啡 NT$120 - NT$160 / 甜點 NT$120+
- 必點選單: 精心挑選的單品手沖 (豆單常換,風格多樣)、日式烤糰子 (醬油或紅豆口味,Q彈暖心)、戚風蛋糕 (口味隨季節變換)
- 個人評價: 新竹咖啡愛好者的寶藏店!空間簡約舒適,專注於咖啡本質。店主烘豆功力深厚,單品選擇多且品質佳(從淺焙到深焙都有),能滿足不同喜好。手沖技術純熟穩定。烤糰子很受歡迎,是少數同時專精咖啡與特色輕食的店。咖啡價位反映豆子品質,值得一試。
(10) 珈琲部
- 地址: 花蓮市 (靠近舊鐵道園區)
- 營業時間: 週三至週一 13:00 - 19:00 (週二公休)
- 價格區間: 咖啡 NT$140 - NT$250 / 甜點 NT$130 - NT$180
- 必點選單: 深焙綜合熱咖啡 (濃鬱醇厚)、手作布丁 (綿密蛋香足)、季節水果塔 (新鮮水果搭配杏仁餡)
- 個人評價: 讓人放慢腳步的花蓮好店!空間是日式混老宅風,安靜舒適。深焙咖啡是招牌,夠濃夠香(可能比臺北某某的還重一點點)。布丁樸實好吃。水果塔用料新鮮實在。整體感覺很放鬆自在,很適合逛累了來歇腳。東部這類講究的店相對少,這家值得珍惜。
Q&A時間:解答你的臺灣日式咖啡廳疑問
Q1:臺灣日式咖啡廳的價位好像普遍偏高?值得嗎?
嗯,這問題很實際!確實,比起連鎖咖啡店或一般早餐店,臺灣日式咖啡廳的咖啡和甜點價格通常落在 NT$120 到 NT$350 之間,是有比較高一點點。但想想看,你買的不只是一杯飲料或一塊蛋糕啊!你在買的是:
- 嚴選的咖啡豆(很多店自己烘焙或選用知名烘焙廠的精品豆)。
- 老闆或咖啡師多年累積的手藝和對細節的堅持(那杯手沖背後的功夫可不簡單)。
- 用心營造、讓人能真正放鬆下來的舒適空間(租金裝潢都要錢啊)。
- 很多甜點、布丁、吐司餡料都是店家耗時手工自製(紅豆自己熬、布丁自己烤、鮮奶油自己打,成本自然高)。
對我來說,當作體驗一種生活儀式感、享受一段安靜時光的代價,是值得的。當然,天天喝可能荷包受不了,偶爾犒賞自己一下,絕對是種享受!重點是找到符合你預算和喜歡的風格的店。
Q2:如何判斷一家店是「正宗」的日式風格,而不是隻有裝潢?
哈,踩過幾次雷後我也學精了!裝潢可以模仿,但有些細節裝不來:
- 咖啡風味是靈魂: 主打深焙嗎?咖啡喝起來是不是那種紮實的苦甜平衡感(回甘明顯)?如果選單上只有拿鐵、卡布奇諾,單品選項少或風味描述很模糊,就要打個問號。
- 空間氛圍要到位: 安靜嗎?燈光是不是溫暖舒服的黃光?(慘白日光燈直接出局)。座位夠不夠舒服?會不會吵雜像菜市場?整體感覺是放鬆還是緊繃?真正日式風格的店,一走進去心就會靜下來。
- 餐點細節見真章: 看看布丁的質地(是不是實在綿密還是水水的?)、紅豆泥的狀態(有沒有顆粒感?甜度是否自然?)、吐司烤得用不用心(會不會乾硬?)。這些小地方最騙不了人。
- 服務的溫度: 店家是專注安靜地做咖啡,還是大聲聊天?服務是適度的親切有禮(日式おもてなし精神),還是過度熱情或冷漠?氣氛很重要!
多觀察這些細節,比只看裝潢貼了多少張日本海報更能判斷一家臺灣日式咖啡廳的“內涵”。
Q3:一個人去日式咖啡廳會很奇怪嗎?會不會很尷尬?
完全不會!拜託,一個人去才是王道好嗎!這類店根本是獨處天堂!為什麼?
- 閱讀/工作友善: 很多店燈光舒適、相對安靜(當然還是請輕聲細語)、有插座(先確認),非常適合帶本書或筆電去待一下午。老闆和店員通常也不會打擾你。
- 享受自我時光: 坐在吧檯看咖啡師沖煮,或是找個靠窗角落發呆、寫寫手帳,專心品嚐眼前的咖啡和甜點... 這種和自己相處的寧靜時光,在吵雜的都市裡多珍貴啊!在臺灣日式咖啡廳裡,獨處是再自然不過的事,沒人會覺得你奇怪。放輕鬆,好好享受屬於你自己的咖啡時光吧!帶本好書出門,找家喜歡的店鑽進去,就是最棒的日常小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