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實說,三年前我第一次聽說“臺北滑雪”這個詞,差點把嘴裡的珍珠奶茶噴出來!臺北?滑雪?緯度這麼低、夏天熱到爆的地方,能滑雪?朋友,你沒聽錯,我也沒瘋。在臺北想體驗滑雪的樂趣,靠的就是科技狠活——室內滑雪場。作為一個在真實雪場摔過無數次(主要在北海道和韓國),也在臺北各家室內場摸爬滾打三年的“偽雪友”,今天就來跟你掏心窩子聊聊,在臺北這座城市裡,如何安全、有趣、不那麼狼狽地“滑”起來。
目錄

臺北滑雪的黃金時間?全年無休!
和日本、韓國那些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真雪場完全不同,臺北滑雪最大的優勢就是——不受季節限制!管它外面是颱風天還是38度高溫預警,只要你想滑,推門走進冷颼颼的室內雪場就行。夏天鑽進雪場那感覺,簡直像沙漠裡找到綠洲,爽到飛起!冬天嘛,雖然外面也冷,但場內的恆定低溫配合人造雪,反而更有種“沉浸式”滑雪的氛圍。想滑就滑,不用看月份行事,這點絕對是臺北滑雪最吸引人的地方。
臺北滑雪場終極PK:TOP5深度體驗報告
在臺北混了三年,幾家主要的室內滑雪場我都刷了N遍。下面這張表,是我結合自身血淚史(和鈔票教訓)整理的核心資訊對比:
特性 | SNOWTOWN 雪樂地 (大直) | 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滑雪場 | iSKI 滑雪俱樂部 (微風南山) | 滑雪練習場 (板橋) | 探索樂園滑雪區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場地型別 | ❄️ 大型室內滑雪場 | ❄️ 小型滑雪坡 | 🎿 專業滑雪模擬機 | 🎿 斜坡練習道 | 🎿 小型娛雪區 |
適合人群 | 全家大小/新手進階 | 親子體驗/純新手 | 發燒友/技巧精進 | 新手練習 | 親子玩雪 |
特色亮點 | 🌟 人造真雪坡道 🌟 專業教練團 🌟 雪具齊全 |
🌟 結合科學主題 🌟 親子友善裝置 |
🌟 私人教練課程 🌟 高階技巧訓練 |
🌟 經濟實惠 🌟 基礎入門 |
🌟 玩雪設施多 🌟 親子同樂 |
門票價格 | 💰 約$800-$1500 | 💰 約$600-$1000 | 💰 約$1200-$2500 (含教練) | 💰 約$400-$700 | 💰 約$300-$500 |
器材租賃 | ✅ 完善 | ✅ 基本 | ✅ 高階 | ⚠️ 有限 | ⚠️ 有限 |
交通便利度 | 捷運大直站步行5分鐘 | 🚗 需開車/搭接駁車 | 捷運市政府站直達 | 捷運板橋站步行8分鐘 | 需開車前往 |
專業指數 | ⭐⭐⭐⭐ | ⭐⭐ | ⭐⭐⭐⭐⭐ | ⭐⭐ | ⭐ |
娛樂指數 | ⭐⭐⭐⭐ | ⭐⭐⭐⭐ | ⭐⭐⭐ | ⭐⭐ | ⭐⭐⭐⭐ |
雪友評價 | 👍 綜合體驗最佳 | 👎 專業度不足 | 👍 高手首選 | 👌 新手練功房 | 👶 親子雪樂園 |
1. SNOWTOWN 雪樂地 (大直 ATT 4 Recharge):我的最愛,也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!
- 為啥推薦? 這裡用的是人造真雪!雖然顆粒感比天然粉雪粗一點,但腳感是最接近真實滑雪的。坡道設計合理,有適合新手的緩坡,也有讓我這種練了幾年的人稍微能過過癮的稍陡坡(別指望太高,畢竟空間有限)。雪具租賃挺靠譜的,板子和鞋都比較新,維護得不錯。教練團隊算是臺北幾家裡面最規範的,講解清晰,尤其是教小朋友特別有耐心(親眼所見)。
- 交通超方便: 捷運文湖線大直站出來走個5分鐘就到,就在商場裡。滑完雪出來就能吃飯逛街,太適合安排一整天行程。
- 真實體驗: 還記得第一次去,我自信滿滿(畢竟滑過真雪),結果在初級道都摔了個四腳朝天,被旁邊的小朋友笑話... 教練馬上過來糾正姿勢,原來室內人造雪和真雪的阻力感還是有點不同。現在去就自如多了。
- 吐槽點: 週末人真的爆炸多! 特別是下午,坡道上都是人,跟下餃子似的,嚴重影響體驗。強烈建議平日早上或晚上去。門票加上租裝備,一次下來不算便宜,荷包有點痛。另外,雪道長度就別奢望了,滑個十幾秒就到頭了,剛找到感覺就得剎車轉彎,有點不爽。
- 最佳時段: 絕對要避開週末假日!週一到週四晚上人最少,滑起來最暢快。開門(10:00)就去搶頭一波雪也行。

2. 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滑雪場 (新竹關西):親子首選,但別期待太多!
- 特色是啥? 嚴格來說,這更像一個大型的“玩雪坡”,結合了科學主題樂園。地方挺大,造景有趣,特別適合帶小朋友來初次體驗雪地感覺,玩玩雪盆什麼的(這裡單/雙板滑雪反而像是附帶專案)。如果純粹是想讓孩子感受下雪、打打雪仗(人造雪),這裡很合適。
- 交通是個坎: 位於新竹關西,離臺北市區有相當距離,開車大概要1小時到1個半小時。沒車的話就得研究公共交通或接駁車了,稍微麻煩點。
- 我的評價: 帶外甥女去過一次,她玩雪盆玩瘋了,很開心。但對我來說,那個所謂的“滑雪坡”實在太小、太緩了(坡度可能就10度出頭?),滑單板根本加不起速,轉彎都嫌動作施展不開,完全沒法練習或者過癮。雪具也比較老舊,選擇少。
- 適合誰? 目標是親子玩雪、體驗雪地樂趣的家庭。 如果是想正經練習滑雪技術,或者體驗速度感,這裡會讓你無比失望。門票需要單獨購買(和樂園門票分開)。
- 值不值得去? 如果帶孩子,值得一玩(做好人多的心理準備)。如果只是想滑雪,除非順路或住很近,否則專門從臺北跑一趟不太划算。
3. iSKI 滑雪俱樂部 (微風南山):高手進階的秘密基地?
- 核心武器 - 滑雪模擬機: iSKI 的核心不是真雪坡,而是Dry Slope滑雪模擬機(也叫魔毯)。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、不斷向上滾動的毯子,坡度可以調節。你需要一直在上面保持滑行姿態,一旦停下就會被“傳送”下去。
- 超硬核訓練神器: 我必須說,這玩意兒對於精進動作技巧(尤其是刻滑Carving)、鍛鍊滑雪所需的肌肉群和平衡感,效果拔群!因為毯子一直在動,你絲毫不能鬆懈,必須持續做動作。我滑真雪有時動作會散,在這裡被教練盯著在魔毯上練一節課,肌肉痠痛好幾天,但下次上真雪感覺穩多了!
- 空間小,私密性高: 場地很小,基本就是一對一或小班教學。私教課是主流模式,教練水平普遍不錯,能針對性解決你的問題(當然價格也很“針對”你的錢包)。
- 致命缺點: 完全沒有真雪滑行的樂趣! 它純粹是個訓練工具,枯燥、累、毫無放坡馳騁的快感。想象一下一直在跑步機上跑步的感覺... 而且價格是臺北滑雪體驗裡最貴的(按課時收費)。
- 適合誰? 想在短期內高效提升滑雪技術(特別是迴轉技巧)的中高階愛好者。 或者出國滑雪前做密集體能和技術集訓的人。不適合只想體驗滑雪樂趣、玩雪或者零基礎純新手(第一次上去可能會被嚇到且毫無樂趣可言)。

4. 滑雪練習場 (板橋):極簡主義的練功房
- 最經濟的選擇: 這家在板橋,場地非常非常簡單,只有一條短小的練習坡道(坡度很緩,類似初學者坡頂部一小段)和一小塊平地。主打就是一個便宜和方便(板橋離臺北市區很近)。
- 體驗如何? 如果你純粹想練習穿上雪板後最基礎的推坡、落葉飄(單板)或犁式剎車(雙板),這裡勉強夠用。場地小,人少的時候去還行。但別指望有任何“滑雪體驗”或樂趣,真的就是個練習坡。裝置比較基礎,選擇少。
- 我的用途: 有段時間住板橋附近,想複習一下單板的落葉飄基礎動作(怕久了不用忘了),就去過一次。便宜是真便宜,但滑了半小時就覺得無聊了。地方太小,施展不開。
- 適合誰? 預算極其有限,只想找個地方熟悉雪板、練練最最基礎動作的超級萌新。 或者住附近想偶爾動一下雪板的發燒友(聊勝於無)。不適合想體驗滑雪、學習完整入門課程或享受滑行樂趣的人。
5. 探索樂園滑雪區 (或其他小型室內娛雪區):玩玩雪就好
- 定位清晰: 這類通常在大型室內遊樂場/樂園裡佔據一小塊區域,鋪設人造雪,主打親子玩雪、堆雪人、打雪仗、坐雪盆。可能有一個非常非常矮小的斜坡供小朋友坐雪盆滑下來。
- 能滑雪嗎? 嚴格來說,不能! 基本不具備正式滑雪(單板/雙板)的條件。沒有合適的坡道(太短太緩),通常也不提供滑雪板和固定器等專業裝備租賃(即使有,場地也不適合滑)。
- 體驗: 帶家裡小朋友去感受下雪地氛圍是可以的,特別是沒去過寒冷地區的小朋友會很興奮。但如果你抱著滑雪的目的去,會大失所望。 門票就是樂園通票的一部分。
- 結論: 純玩雪、親子娛樂的選擇。 和滑雪運動本身關係不大。
臺北滑雪裝備指南:租還是買?
- 新手 & 體驗者:租! 千萬別衝動消費!臺北各家室內滑雪場都提供租賃服務(頭盔、雪鏡、雪服、手套、雪鞋、雪板含固定器)。價格通常包含在門票套餐裡或額外付費。租賃裝備足夠滿足你入門體驗的需求。租的時候注意檢查雪鞋是否合腳(太鬆太緊都難受),固定器強度是否合適(告知工作人員你的體重和新手身份),雪板長度是否匹配(一般到下巴附近)。雪服我個人建議租,省事,自己弄溼了還得洗。
- 發燒友 & 進階者:考慮購入核心裝備。
- 雪鞋: 這是我最建議優先購買的!一雙真正合腳、包裹性好、硬度適合自己的雪鞋,對提升滑行感受和控制力至關重要。在店裡試穿非常重要,而且要多試幾家(比如專業登山用品店或滑雪專門店)。
- 雪鏡: 室內滑雪場雖然光線穩定,但頂部燈光有時會刺眼或產生眩光。一副透光率合適、不起霧的雪鏡能極大提升舒適度和視野清晰度。我一開始用的租的雪鏡總起霧,後來自己買了副防霧效果好的,體驗直線上升。
- 頭盔: 安全第一!即使室內雪軟,摔倒磕碰也難免。一個認證合格(CE/ ASTM)、大小合適的頭盔是保命符。雖然場地提供租賃,但有潔癖或者長期滑的話,自備更衛生放心。
- 手套 & 護具: 手套建議自備,租賃的溼了或者不合手很難受。護臀、護膝(尤其單板新手)強烈建議購買!室內人造雪摔起來比真雪場硬(個人慘痛教訓!),護具能讓你摔跤後還能笑著爬起來繼續練習(至少不會疼得齜牙咧嘴)。淘寶上有價效比不錯的入門護具。
- 雪板: 在確定自己真的熱愛這項運動,並有明確的滑行方向(比如主玩單板還是雙板,公園、刻滑還是平花)之前,不建議在臺北就購入雪板。租賃足夠,真要買也等滑了幾次真雪後再說。臺北存放也麻煩!

臺北滑雪住宿指南:滑累了睡哪兒?
對於主要在臺北滑雪(集中在市區或近郊室內場)來說,住宿選擇非常靈活,看你的預算和行程安排:
- 追求極致便利:
- 雪樂地 (大直)附近:大直英迪格酒店、臺北萬豪酒店、維納斯酒店。優點:步行或捷運1-2站即可抵達雪場,滑累了隨時回去休息,周邊商圈成熟,吃飯購物方便。缺點:價格較高。
- iSKI (微風南山)附近:W Hotel、寒舍艾美、君悅酒店,或信義區眾多酒店/公寓。優點:地處臺北最繁華商圈,交通(捷運板南線/淡水信義線交匯)、餐飲、購物無敵便利。缺點:價格高,去雪場需步行或短捷運。
- 價效比之選:
- 板橋、西門町、中山、松山等地眾多中檔連鎖酒店(如:德立莊、新驛旅店、citizenM、捷絲旅等)或設計旅店。優點:選擇多,價格相對親民,交通便利(捷運可達各雪場)。缺點:需要搭乘捷運前往雪場。
- 精打細算:
- 臺北車站、臺北西站附近揹包客棧/青年旅社。優點:價格最低,適合獨自出行的雪友,交通樞紐四通八達。缺點:私密性較差,可能需共用衛浴。
- Airbnb / 民宿: 多人出行分攤房費的好選擇,常有獨特房源。注意選擇交通便利、評價好的。

臺北滑雪貼心小叮嚀:別像我第一次那樣糗!
- 保暖內衣是靈魂! 別以為室內是冰的就穿毛衣啊!相信我,第一次去我穿了個棉質長袖T恤(天真!),滑起來動作大會出汗,停下來休息時冷風一吹(雪場空調),那叫一個透心涼!後來立馬去優衣庫買了套吸溼排汗的保暖內衣(Heattech Extra Warm或者Pureism滑雪內衣),貼身保暖又不臃腫,外面套雪場租的雪服剛好。千萬別穿純棉內衣! 溼了貼在身上又冷又難受。
- 護具!護具!護具!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!特別是玩單板的兄弟姐妹們(雙板新手也建議)。人造雪摔上去,真的比真雪疼! 感覺更硬、更實在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,尾椎骨記憶猶新)。一套基礎的護臀+護膝(臀部內側尤其關鍵),淘寶幾百塊就能搞定,能極大提升你的學習信心和減少疼痛感(讓你第二天還能正常坐下)。頭盔場內一般強制要求戴,這個錢不能省。
- 手套防水很重要! 租的手套有時不太靠譜,自己帶一雙防水的滑雪手套絕對不會錯。摔倒用手撐地或者玩雪時,普通毛線手套分分鐘溼透凍僵。
- 襪子要聰明! 穿一雙長筒、羊毛或專業滑雪襪。別穿短襪或棉襪!雪鞋內膽會磨腳踝,而且排汗保暖能力差。專業滑雪襪通常在腳踝、小腿前部、腳掌等易磨損部位有加厚處理。
- 提前預約!特別是週末和假日! 雪樂地週末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!不預約直接去,很可能吃閉門羹或者排長隊等到天荒地老。官網、電話或者一些票務平臺(Klook/KKday)都可以預約場次,強烈建議操作。
- 放輕鬆,別怕摔! 室內滑雪場是新手天堂,雪軟(相對真冰面)、坡度緩、還有教練保護。摔跤是進步的勳章!我見過太多第一次緊張得要命、身體僵硬的人,反而更容易摔。放鬆心態,專注於教練指導的動作,進步會很快。記住,在臺北滑雪最大的目標是安全地體驗樂趣和學習基礎,不是挑戰極限。
- 補水! 冷氣房裡運動很容易忽略喝水,但其實滑雪很消耗體力!帶個水壺放在場邊休息區,滑一段時間就去補充水分。
- 尊重規則和他人: 在坡道上,前方滑行者有優先權。控制好速度和方向,不要“魚雷”式衝坡!在起點出發前,務必觀察下方是否有人正在滑行或摔倒。在平地練習區,注意不要長時間停留在他人滑行路徑上。做個有素質的雪友。

臺北滑雪的獨特價值:你在嫌棄,別人在羨慕!
我知道,很多資深雪友可能會對“臺北滑雪”嗤之以鼻:人造雪、小坡道、沒風景、不過癮... 確實,它無法替代在壯麗雪山間馳騁的快感。但是,它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:
- 觸手可及的“雪感”: 對於從未見過雪、或渴望在非雪季接觸滑雪的臺灣民眾(尤其是小朋友),臺北滑雪場提供了最低門檻的入口。穿上雪板、站在雪上、嘗試滑動那一刻的興奮感,是真實的。
- 全年無休的練習場: 對於想把滑雪當作長期愛好的人,室內場是維繫興趣、保持雪感、練習基本功(尤其是枯燥的平地平衡、基礎站姿、推坡)的寶貴場所。特別是iSKI這類模擬機,對精進刻滑等技巧效率很高。我在雪季前一個月去iSKI練幾次,上真雪時明顯適應更快。
- 安全的啟蒙基地: 在可控的室內環境學習摔倒、控制速度和方向,遠比在遼闊的真雪場第一次嘗試安全得多。教練資源也更集中。
- 親子同樂的場所: 對於家庭而言,帶孩子在一個安全、乾淨、不受天氣影響的室內空間玩雪、體驗滑雪(即使只是雪盆),是寶貴的家庭回憶製造機。
結語:放低期待,享受過程
在臺北滑雪,核心詞是體驗和學習。放低對速度和激情的期待,抱著學習一項新技能、感受不同樂趣的心態來嘗試。選擇合適的場地(強烈建議新手去雪樂地),做好基本準備(內衣、襪子、預約),保護好自己(護具),然後就可以盡情享受在臺北這座亞熱帶城市裡難得一見的“冰雪奇緣”了!誰知道呢?也許這小小的室內雪場,就是你征服阿爾卑斯、北海道粉雪大山的起點!準備好開啟你的臺北滑雪之旅了嗎?
Q&A:關於臺北滑雪你最想知道的
Q:臺北滑雪一次大概要花多少錢?
A:看場地和需求!純體驗的話,雪樂地平日門票+基礎裝備租借大概抓 $1000-$1500 臺幣(約合人民幣230-345元)跑不掉。如果想請教練(1對1或小班),費用會再疊加上去,可能落在 $2000-$4000(約合人民幣460-920元)左右。板橋練習場最便宜,幾百塊搞定。iSKI私教課最貴,單價通常 $1200-$2500/hr(約合人民幣275-575元)起跳。記得預留點錢買專業保暖內衣襪子和護具!
Q:完全沒滑過雪,在臺北滑雪場學得會嗎?
A:絕對可以! 室內雪場本來就是為新手設計的(特別是雪樂地)。場地安全可控(坡度緩、雪軟、保護措施到位),教練專業(會從最基礎的站立、走路、摔倒教起),一次課程(通常是1-2小時)下來,掌握基礎的推坡/落葉飄(單板)或犁式滑行/剎車(雙板)完全沒問題。關鍵是 認真聽講 + 別怕摔。我就是這樣開始的!
Q:真雪滑過幾次臺北滑雪場還有必要去嗎?會不會太無聊?
A:這個看個人需求啦!如果你追求高山粉雪的刺激暢快,那臺北的室內場肯定滿足不了你。但如果你:
- 想在非雪季保持雪感(特別是基礎滑行姿態),
- 想高效精進某個技巧(比如刻滑,iSKI模擬機超有用),
- 或者只想找個涼快的地方動一動,順便玩玩雪板,
那臺北滑雪場還是有價值的(當然,板橋練習場可能就算了)。把它當作一個方便的練習場或遊樂場,而非替代真實雪山,心態就對了!像我有時夏天實在想動動雪板,還是會去雪樂地滑個一小時解解饞(避開人潮時段!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