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香酥雞:帶骨選材×香氣醃料×酥炸三訣竅

上海香酥雞

說到炸雞,台灣街頭巷尾選擇多到爆炸,鹽酥雞、美式炸雞、韓式炸雞... 但對我這種老派靈魂來說,總有一個位置是留給上海香酥雞的。那個外皮啊,酥脆到像踩在落葉上,喀滋聲響亮到隔壁鄰居都知道你在吃好料;裡面咬下去卻是鮮嫩多汁,帶著那股獨特的醃料香氣,鹹香中帶點微妙的五香和蒜味,讓人忍不住一塊接一塊。不過吼,說實在話,在家裡自己做上海香酥雞,根本就是一場華麗的冒險!我失敗過的次數...嗯,手指頭加腳趾頭都不夠數。不是炸出來黑嘛嘛像木炭,就是裡面的肉乾巴巴像在嚼橡皮筋,更慘的是皮肉分離,吃起來超空虛。上海香酥雞這個大魔王,讓我這個號稱廚房小天才(自己講)的人,也常常舉雙手投降。但!失敗為成功之母嘛!跟它纏鬥了 N 百回合後,我總算摸出一點門道,今天就把我的血淚(?)食譜大公開,順便分享那些讓我摔得很慘的教訓!

靈魂所在!食材挑選決定成敗

你知道嗎?上海香酥雞的靈魂,有一半在食材挑選上就決定了!食材用錯,後面再努力都是白搭。我覺得這就是很多人第一次做會失敗的關鍵。

雞肉部位:帶骨才夠味!

  • 首選:帶骨雞腿排切塊 - 這絕對是我試過最讚的!帶骨頭的雞腿肉,肉質本身就比較 Q 彈有咬勁,脂肪分佈也均勻(這很重要!關係到炸出來的嫩度),重點是那個骨頭周圍的肉和筋膜,啃起來特別香特別有 fu。上海香酥雞就是要拿著啃才過癮啊!去骨的當然也可以,但我覺得風味層次就是少了一味。
  • 次選:棒棒腿(二節翅) - 這也是不錯的選擇,肉比較結實一點,醃漬容易入味,啃起來也很方便。只是肉量相對少一點點。
  • NG:雞胸肉 - 拜託!千萬不要!除非你立志要做上海香酥雞口味的雞肉乾... 雞胸肉太瘦了,炸過頭就是災難,乾柴到你懷疑人生。就算你技術高超勉強保住一點濕潤度,吃起來也完全不是那個經典的油潤香酥感。

醃料部隊:香氣炸彈的來源

這裡可是上海香酥雞風味的核心!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,我的版本是綜合了請教老師傅和自己亂實驗(常常實驗失敗啦)的心得:

醃料成員 份量 (約 600g 雞肉) 關鍵任務 & 我的心得
醬油(我用金蘭甘醇) 2.5-3 大匙 鹹味基底、上色。別用死鹹的薄鹽醬油,甘醇或蔭油那種帶點甜味的比較搭。
米酒 1.5 大匙 去腥增香。別省略!
蒜泥 4-5 瓣 靈魂香氣來源!用壓蒜器壓出汁更好。我試過用蒜粉,味道就是差一截。
薑泥 1 小塊(約拇指大) 去腥暖胃,跟蒜是絕配。
白胡椒粉 1 茶匙 經典必備!提味。
五香粉 1/2 茶匙 上海香酥雞的標誌風味!但千萬別手抖加太多,會變滷包味。買好一點的品牌,香氣差很多。
1 茶匙 平衡鹹味,幫助上色。我試過用二砂,焦糖香更迷人。
香油 1 茶匙 最後提香用,醃好前再加就好。

酥脆關鍵:粉類的選擇與比例

這就是決定你的上海香酥雞外皮是神級酥脆還是軟爛悲劇的戰場了!我經歷過無數次「看起來很美、咬下去軟掉」的挫折...

  • 基本組合: 最常見也最保險的是「地瓜粉」或「樹薯粉」(木薯粉)。它們能創造出那種大顆粒鱗片、超級酥脆的效果。純用這個就很不錯了。
  • 進階版: 想要更細緻、更耐放(比較不會那麼快軟掉),可以混一些「低筋麵粉」。我的黃金比例是:地瓜粉:低筋麵粉 = 3:1。麵粉提供結構,地瓜粉負責爆脆顆粒。這個組合我覺得最貼近外面攤車的質感。
  • 雞肉裹粉前務必:
    1. 醃夠時間: 至少 1 小時,理想是放冰箱醃漬過夜(我試過,肉真的會更入味更嫩!)。
    2. 瀝掉多餘醃汁: 醃好的雞肉塊從冰箱拿出來,不要直接丟進粉裡!一定要先用夾子或筷子夾起來(別用手,濕答答的),稍微在碗邊瀝一下,讓多餘的醃汁流掉。這步超重要!醃汁太多,粉會結塊,炸出來外皮濕黏又容易脫落。
    3. 雞皮要乾爽: 如果雞皮表面看起來濕濕亮亮的,拿出廚房紙巾,輕輕按壓吸乾表面水分。乾爽的雞皮是酥脆的基礎!

實戰!手把手炸出完美香酥雞

好啦,食材準備好,終於要進入緊張刺激的實戰環節了!每次炸上海香酥雞我都覺得像在打仗,但掌握幾個要點,成功率會高很多。

醃漬:時間是好朋友

把洗淨、徹底擦乾的雞肉塊(特別是雞皮!)放進調好的醃料裡,用手(戴手套比較衛生)仔細抓勻,確保每一塊都沾到醃汁。然後,蓋上保鮮膜,放進冰箱冷藏室。至少醃1小時,能醃過夜最好!時間不夠的話,味道真的會差一點,相信我,等待是值得的。醃好後記得瀝掉多餘醬汁,雞皮表面用紙巾按乾(強調再強調!)。

裹粉:創造鱗片的秘密

這一步決定你的酥脆度!把混好的粉(地瓜粉+低筋麵粉,或純地瓜粉)倒在一個大盤子或淺盤裡。

  • 把瀝乾、表皮乾燥的雞肉塊,一塊一塊地放進粉裡。一次不要放太多塊,會黏在一起又裹不均勻。
  • 用手或夾子,輕輕地按壓粉,讓粉均勻地沾附在雞肉上。重點來了! 沾滿粉後,稍微拿起來,像抖掉多餘粉那樣輕輕抖一抖,然後放回粉堆裡,再用力按壓一次!這個「按壓→抖粉→再按壓」的動作,是創造出漂亮鱗片(業界術語叫「爆粉」)的關鍵。你會看到粉比較厚、一層層的感覺。
  • 裹好粉的雞肉塊,放在旁邊乾淨的盤子上「返潮」一下,大約 5-10 分鐘。你會看到粉從乾乾白白的,變成有點濕潤、半透明的狀態。這能讓粉更牢固地黏在雞肉上,炸的時候比較不容易脫落。這招也是我屢次失敗後學到的血淚教訓!

油炸:油溫是王道!

終於來到上海香酥雞成敗的最後一關!油溫控制不好,前面努力全白費。沒有溫度計?真的強烈建議買一支! 目測油溫太不可靠,失敗率超高(我的黑炭香酥雞就是血淋淋的例子...)。

我用的是家裡一般炒菜鍋,深度大概 7-8 公分,油量至少要能淹過雞塊一半以上才夠。

  1. 第一次炸(熟成、定型): 把油加熱到 約 160-170°C。怎麼判斷?插一支木筷子(乾的!)進油鍋,筷子周圍會冒出很多細密的小泡泡就差不多了。把裹好粉返潮過的雞塊,分批、小心地放入油鍋中(一次放太多會降油溫,雞塊也容易黏在一起)。放下去後,先不要急著翻動,炸個 30 秒到 1 分鐘讓外殼定型,再用網勺或夾子輕輕翻動、撥開。中小火炸約 4-6 分鐘(看雞塊大小),直到雞塊浮起來,表皮變成淡金黃色,基本上就熟了。撈起來放到網架上瀝油(或用廚房紙巾吸油)。
  2. 第二次炸(搶酥、上色): 把油溫拉高到 180-190°C(筷子插下去,泡泡會變得比較大顆、比較猛烈)。把剛剛炸過一遍的雞塊全部倒回油鍋裡!這次時間很短,大概 30 秒到 1 分鐘,看到顏色變成漂亮的金黃色、褐金色,外皮看起來超級酥脆就立刻撈起來!二次炸的目的就是把多餘的油逼出來,讓表皮達到極致的酥脆度,顏色也更均勻漂亮。

油溫實驗紀錄(超重要!)

油炸方式 油溫 (°C) 結果 我的慘痛經驗...
一次炸到底(低溫) ~160 外皮顏色淺,吸油多,口感偏硬韌不夠酥。容易皮肉分離。 吃起來很油膩,冷掉後像橡皮。
一次炸到底(高溫) >190 外皮容易焦黑,裡面可能還沒熟透!外皮顏色深但可能不酥脆。 外面碳化,裡面流血... 超可怕!完全浪費食材。
二次炸法(先低後高) 160-170 → 180-190 金黃酥脆! 外皮輕盈不油膩,內裡多汁熟透。冷掉也相對酥脆。 目前最成功的方法!雖然多一道步驟,但值得。

起鍋調味

炸好的上海香酥雞撈起來瀝油後,我會馬上撒上我喜歡的調味粉!經典的當然是「胡椒鹽」(白胡椒粉+鹽巴混勻,可以加一點點五香粉更香)。我自己有時會撒一點點的「梅粉」,微酸微甜很解膩!或者來點「辣味椒鹽」也很過癮。想重現攤車風味?九層塔絕對不能少!在第二次炸上海香酥雞起鍋前 10 秒,抓一把洗淨徹底擦乾的九層塔丟進高溫油鍋裡炸一下,瞬間變酥脆,撈起來瀝油後撒在炸雞上,香氣逼人啊!

失敗診療室:那些年我炸壞的香酥雞...

誰沒炸壞過幾鍋雞肉?沒失敗過哪來的進步空間(自我安慰)。來看看我踩過的雷,幫大家避開:

  1. 「皮肉分離」慘案:
    • 可能原因: 醃好的雞肉沒瀝乾、表皮沒擦乾就裹粉?濕氣太重,粉裹不牢。返潮時間不夠?粉沒黏緊油溫太低?油溫不夠高,粉殼沒快速定型就脫落了。
    • 解法: 瀝乾!按乾!返潮!油溫計確認初炸油溫夠不夠(160-170°C)。
  2. 「外表焦黑內心冰涼」悲劇:
    • 可能原因: 油溫太高!外面瞬間焦掉,裡面來不及熟。或者雞塊切太大塊了?
    • 解法: 雞塊大小適中(約 5-6 公分寬)。嚴格控制油溫,初炸用中火維持在 160-170°C,確保裡面熟透。二次搶酥才拉高油溫。
  3. 「濕軟不脆」的憂傷:
    • 可能原因: 油溫太低(全程低溫炸)、一次炸太多降油溫?炸好沒瀝油直接堆在一起?冷掉是正常的,但剛起鍋就不脆就有問題了。
    • 解法: 分批炸,讓油溫維持。一定要二次高溫搶酥!撈起後放網架瀝油通風(千萬別放盤子裡悶著!)。
  4. 「死鹹」或「沒味道」的尷尬:
    • 可能原因: 醃料比例沒抓好?醃的時間不夠長?或者醬油牌子差異大(有的很鹹,有的偏淡)。
    • 解法: 醃料下鍋前自己舔一點點試試鹹淡(生的別吃多!)。醃足時間(最少 1 小時)。炸好後再撒的胡椒鹽可以補足鹹味。
我個人的終極心得:上海香酥雞要做到完美,真的需要一點耐心和練習。重點就是那幾個:選對肉(帶骨腿排!)、醃夠味(尤其蒜泥和五香粉)、粉要裹好瀝乾按壓返潮、油溫嚴格控制(初炸中低溫熟透、二次高溫搶酥)、炸好瀝乾別悶著。跟著這些步驟走,在家也能炸出讓人吮指回味的上海香酥雞!雖然過程有點搞剛,但看到家人朋友吃得滿臉笑容,那種成就感,無價啦!

上海香酥雞 Q&A 快問快答

Q1:一定要用帶骨雞肉嗎?用去骨的雞腿肉效果差在哪?
A: 帶骨雞腿排是我的首選!骨頭周圍的肉和筋膜經過油炸,香氣和膠質感就是不一樣,啃起來特別帶勁,肉汁也更豐盈。用去骨雞腿肉當然也可以,操作更方便,肉量感覺也比較多,但風味層次確實會少一點點「啃骨頭」的樂趣和香氣。但重點是,絕對不要用雞胸肉!那完全是不同的世界(淚)。
Q2:家裡只有地瓜粉,可以不用加低筋麵粉嗎?
A: 完全可以!純地瓜粉(或樹薯粉)就是最傳統的作法。它炸出來的顆粒感會更大更明顯,非常酥脆,但相對來說冷掉後比較容易軟化。加入低筋麵粉(比例約 3:1)主要是讓外皮更細緻、更耐放(冷掉後酥脆度維持好一點),吃起來口感略有不同。兩種都可以成功,看你喜歡哪種口感。記得裹粉前雞肉表面要乾燥,裹粉後要返潮!
Q3:炸好的上海香酥雞要怎麼保存?冷掉變軟了怎麼辦?
A: 上海香酥雞絕對是現炸現吃最美味!如果真的吃不完,最好的保存方式是:炸好徹底放涼後,放入密封袋或保鮮盒,冷藏最多放 1-2 天。要吃之前,千萬不要用微波爐!微波會讓外皮完全軟掉變濕黏。建議用 「氣炸鍋」 回熱:預熱 180°C,把冷掉的上海香酥雞放進去,噴或刷「極少量的油」(幫助回復酥脆),氣炸 3-5 分鐘,中途翻面一次。或者用 「烤箱」:同樣預熱 180-200°C,烤個 5-8 分鐘。這樣可以恢復七八成的酥脆感。但老實說,還是剛炸好的最無敵啦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